年均增长达16.1%新经济成就业重要“吸纳器”

作者: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7-12-27

  “新经济带来的新就业,颠覆了就业的旧有形态,这需要有新的制度安排。”近日,中国社科院人口所所长张车伟,在《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17)》(下称《报告》)报告发布会说。

  根据当日中国社科院人口所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上述报告,2007-2016年的10年间,新经济年均增长16.1%,是同期全国经济增长率的1.9倍,新就业年均增长7.2%,是同期全国就业增长率的22倍。

  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最近几年经济增速放慢,但是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一直稳定。比如2013-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分别为7.7%、7.3%、6.9%、6.7%,但是登记失业和调查失业率一直分别为4%、5%左右,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在1300万以上。

  记者了解到,新经济带来的就业形态区别于传统就业,比如平台经济和分享经济中,很多从业者自己有工作,同时开网店或者网约车,而这种工作以兼职形态存在,并不存在雇主和雇员的合同关系。但是,按照国家就业需要缴纳社保的规定,这种新的就业形态,需要有社保等制度的调整来配套。

  新经济年均增长16.1% 

  报告所定义的“新经济”采取的是对高技术产业和专利密集型产业等测算。该测算得出结论,新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是拉动就业的新领域,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

  报告指出,2007-2016年的10年间,中国新经济年均增长16.1%,是同期全国经济增长率的1.9倍,新就业年均增长7.2%,是同期全国就业增长率的22倍。2016年,新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14.6%,新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达到10.1%。

  同时,新经济还具有显著的产业带动效应。2016年,新经济带动其他行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8.1%,新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为6.4%。

  记者了解到,新经济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它更重视差异化的消费需求、创新动力更大,因此能够更好地协调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从而为提高经济效益、弥合经济周期提供了契机。较之于传统经济,新经济的生产率更高,增长更快。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研究员高文书指出,新经济情况带来的就业和传统就业不一样。“比如时间更灵活,很多是兼职。同时劳动者就业更具有兴趣的特点,通过兴趣爱好来获得收入,能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另外,新经济对劳动者的素质技能要求高。“传统的劳资关系涉及签订合同,新经济可能没有合同,只是平台和个人的关系,很多业务属于外包。”他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像淘宝店的业主,可能属于自雇的性质,也可能是兼职。另外,像网约车,很多人可能是回家顺带捎一个人以节省油费。还有些设计师就是一个人工作,在网上接单,没有传统的固定单位,也没有劳动合同,但是这些人的确实现了就业和收入增长。

  促进就业快速增长 

  新经济促进就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可能会颠覆传统的经济理论,使得就业的主要矛盾发生根本性变化。

  北师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指出,新经济解决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可能解释了为什么经济增速放慢、就业却没受到影响的问题。

  按照传统的就业理论,在经济增长放慢时,新增就业岗位会减少。但是目前现实情况是,在经济增长放慢时,新增就业岗位却在增加。这使得未来经济调控的思路可能要变化。也就是说,如果要促进就业增长,未必需要刺激经济过快发展。

  中国劳动保障研究院原院长刘燕斌指出,过去几十年就业市场的主要矛盾是总量矛盾,即就业岗位不足。现在随着转型升级加快,对职工素质要求更高,结构性矛盾可能会是就业市场的主要矛盾。

  而面对新的问题,需要出台新的政策。比如,过去就业需要有单位,现在新经济可能是一个人的就业,不存在雇主,这是政策设计需要面临的新问题。“这样原先针对就业的法规政策需要重新设计。”刘燕斌说。

  传统的就业情况是,一个人与单位签订合同,个人和单位一起为就业者缴纳社保和公积金。但是“自己雇佣自己”和兼职工作出现后,就业人员没有雇佣单位,如何进行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缴纳,需要有新的制度安排。

  根据报告,目前新经济促进的就业岗位正在迅猛发展。比如2016年6月3日到2017年6月3日,仅仅1家网约车平台,给去产能行业职工提供的就业岗位就有393.1万个。

  但是事情总是有两面性。

  赖德胜指出,新经济的领域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也会造成旧业态的破坏。“一些高学历、高技能的人受益更大,但也可能会有受损者。另外,人工智能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很多人干的工作可能被机器代替了。因此,面对新的就业情况,公共政策如何进行调整,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大文章。”

  上述报告也指出,拥有较高工作水平或拥有多项技能的人群通过平台进一步提高劳动效率,获得更高的收入;而对于工作水平较低、技能单一的劳动者,则将经历更大的困难:更少的工作机会和更低的工资收入,从而形成基于技能差异的“新二元社会”,并将对基于雇佣关系的社会保障体系产生冲击。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认为,可以加强虚拟学习平台设施的建设,确保劳动者能够随时获得新的工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