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手机端>本报文章精选
“风光经济”好风光

0

2017-12-21 11:00:39     365备用主页

  白色的湖面,令人怀旧的工业遗迹,络绎不绝的游客,茶卡盐湖正以独特的魅力演绎“风光经济”。

  截至11月底,今年以来,茶卡盐湖的游客达到276.8万人次,旅游收入2.27亿元。而在2011年,游客仅有2.64万人次,不到现在的1%。

  茶卡盐湖不是个例。

  在青海,按照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的要求,在环青海湖、青南地区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和旅游业,支持发展新兴战略产业、清洁能源、生态农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生态美好、经济发展、百姓富裕的有机统一。

  “工业+旅游”成为新业态 

  茶卡盐湖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境内,是柴达木盆地有名的天然结晶盐湖。很久以来,湖盐生产是乌兰县的支柱产业,后来随着海盐工艺的提升,湖盐产量紧缩,生产效益不佳。

  乌兰县是柴达木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一区四园”之一。从2014年开始,该县把发展高原特色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发展生态旅游,提出要做“州内旅游强县、省内旅游大县、全国旅游名县”的发展目标,以旅游促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2015年,省、州、县和西部矿业集团共同谋划筹建了茶卡盐湖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进茶卡盐湖的开发建设。其中,作为社会资本的西部矿业集团占62%的股份;乌兰县占24%,政府投入5200万元。

  “从2015年到现在,这家股份制企业投资达到4亿元。”乌兰县旅游局局长安小存说,同时针对湖边的茶卡镇,2014—2016年县政府和社会各界投入宾馆、餐饮、城镇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9.6亿元。2016年,茶卡镇被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随着旅游景区的建设、宣介,来茶卡盐湖的游客越来越多,2016年达到195万人次。带动了全县旅游业发展,截至11月底,今年全县游客总人数达到419.42万人次,总收入28.39亿元。

  如今,茶卡盐湖已经从第二产业转型升级为“工业+旅游”新业态。安小存介绍,下一步,茶卡盐湖还将发展工业旅游,游客可以看透明的生产线、了解湖盐制作工艺等,进一步丰富景区内涵。

  绿色产业湖边兴起 

  “整治私搭乱建,两年来,县上投入2000多万元。今年力度比较大,环湖路边私搭乱建的帐篷全部拆掉了。”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财政局副局长侯华说。

  共和县在青海湖南岸,青海湖环湖一周是380多公里,共和县占了200多公里。近年来,该县开展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整治环湖公路两侧私开通道、设立彩门和私搭帐篷等违法违规现象。

  旅游环境综合整治是海南州发展文化旅游业的一项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州提出建设三江源绿色产业集聚发展先行区的目标。为此,确定发展三大特色产业——现代生态农牧业、新型清洁能源产业和文化旅游。

  在发展现代生态农牧业方面,构建环湖现代生态农牧业、沿黄现代生态循环农牧业、南部高寒生态畜牧业三大农牧业经济带,再造“青海畜牧业大州”。

  在发展新型清洁能源产业方面,实施“互联网+智慧能源”工程,加快并网变电基地和输电线路外送工程建设,打造西北地区重要的“西电东输”基地。

  在发展文化旅游及服务业方面,提升完善青海湖—龙羊峡—贵德“三点一线”旅游精品线路。

  同时,加快发展大数据等新兴产业,通过引入深圳华为公司,形成藏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已于11月30日启动,是西北地区首个大数据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总投资约20亿元,将为海南州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从去年开始,根据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发展三大特色产业,州上主要推绿色产业发展基金。”海南州财政局预算科科长宁建明说,州财政已投入5000万元启动资金,计划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等参与优势产业、绿色产业等的发展,基金总规模计划达到10亿元,其中财政要投入2亿元。

  财政投入方式的转变还体现在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目前,全州落地的PPP项目有5个,其中,海南州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城市配套充电站建设项目总投资3.5亿多元。

  构建绿色循环经济支撑体系 

  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绿色新兴产业,发展循环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此,青海省财政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投入资金51.24亿元。

  ——培育绿色新兴产业发展,支持金属合金、新型化工、锂电、光电、先进钢铁等新材料产业发展,推广和应用新能源汽车,推动产业发展从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向绿色产业发展迈进。

  ——支持企业节能降耗,以化工、金属冶炼、建材等行业为重点,推广固体废物减量化、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环保技术,提升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企业绿色生产。

  ——发展循环经济,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等园区加快推进循环化改造,推广水循环利用、废渣资源化等新工艺、新技术,形成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园区产业上下游对接、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循环发展格局,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发展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支持太阳能建筑应用示范及无电地区光伏电站建设,不断提高绿色低碳能源使用比率,引导建立与绿色、低碳、循环相适应的绿色消费模式。

  ——稳步化解过剩产能,支持钢铁、煤炭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鼓励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确保落后产能平稳有序退出,加快推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推进建筑节能,支持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绿色建筑等项目建设,通过对外围护结构、供热采暖系统及其辅助设施进行供热计量与节能改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目前,新经济、新动能和增长点正在积聚,绿色经济在GDP中的比重稳步提升,引领全省发展的趋势正在形成。

  同时,财政自有收入质量和规模实现双提升。一方面,全省资源类税收占自有收入的比重大幅下降,钾肥、光伏等清洁能源税收在稳步提升,锂电池等新能源、新材料对税收的贡献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在绿色经济发展带动下,在严格落实国家普遍性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全省自有收入仍然实现了稳步增长。

  有数据为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平均增长11.7%,高于中央补助收入增幅3.8个百分点。2016年,以全省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为支撑的制造业和相关三产实现税收收入176亿元,占全省税收总收入的58.3%,比2015年增加19亿元,提高7.1个百分点。

0
我要评论热门评论
查看更多
365备用主页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财经报社新媒体部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