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预算绩效管理初探

作者:韩晓红 来源:365备用主页 发布时间:2017-12-12

  

    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政府管理效能的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为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十九大报告指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是在绩效评价、政府绩效管理基础之上的一次飞跃,凸显了党中央进一步明晰绩效责任、推动政府改革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战略宏图。聚焦财税改革,预算绩效管理已成为当今财税改革的重要一环。作为从事绩效管理的行路人,借改革东风谈谈自己对绩效管理的初浅认识。

      一、晋城预算绩效管理快速发展

      一是理论制度的指引。2012年,我市与上海复旦大学深度合作,以晋城市民生财政建设研究为基础,设立晋城市民生取向的政府绩效评价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几年来,以系统学习财政部、省厅和全国先进地市经验为载体,结合实际出台18套制度办法,分别从政府、财政等层面对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绩效、绩效评价组织实施、专家和中介机构管理、财政内部协调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约束,全方位的规定办法、意见,为预算绩效管理顺利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绩效队伍的壮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2012年市财政局成立绩效评价科开始,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了专门科(股)室负责此项工作。截止年底,共有4个县区设立了绩效评价科(股)室,占全部县区的66.67%,其余县区均由预算科负责此项工作,绩效评价机构从无到有,实现绩效评价机构全覆盖,参与绩效评价的中介机构由开始的1家到10家,本着“立规矩,带队伍”的原则,严格把关精心组织考核,能独立完成绩效评价工作的人员不断增加,预算绩效管理“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目标基本实现。

      三是学习交流的提升。走出去引进来,打破僵局开阔视野,几年来,分别到广州、西安、上海、北京、河北、焦作等地学习取经,山东省临沂市、德州市、湖北省洪湖市、山西省财政厅、阳泉、晋中、长治、襄垣等市、县的财政部门、人大、科研人员分别到我局调研、交流、学习预算绩效管理,通过学习沟通,改变我们的工作思维和方法,提升自身绩效管理水平,克服了预算单位不理解、不配合、中介机构力量薄弱和制度不健全的困难,在全社会逐步树立起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初步形成了人大、政府、财政、审计和中介机构共同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四是多维度的借力。为使各预算部门更多了解和认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高财政部门评价机构和第三方中介机构业务素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宣传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知识380余次,中国财经报登载《用绩效手段推动改革——山西省晋城市财政预算绩效改革纪实》、财政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要报第52期专刊《循序渐进谋规范 善做善成谱新篇——晋城市财政局扎实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财政部科研所《财政研究简报》刊文晋城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创新案例、太行日报整版刊登《花钱必问效 无效必问责》、《以评价促管理 以管理促效益》答记者问,同时针对不同对象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班。财政部预算绩效管理处长李海南、财政部科研所杨良初主任、上海财经大学马国贤、刘国永教授、上海闻政公司、北京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等分别来我市授课调研。几年来,大规模、多角度、高质量的宣传培训,累计8900人次,培训对象覆盖各县(市、区)分管县长、财政局长、市直各预算单位主要领导、市财政局各业务科室负责人和中介机构人员。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五是实践的探索与创新。目前,晋城市所有部门(单位)、所有财政资金实现绩效管理全覆盖。在预算单位自评的基础上,财政部门组织再评价累计367个项目和49个部门整体,涉及资金136.81亿元;2015年对10个项目首次进行事前评估,涉及资金2.6亿元;对所有项目实行绩效目标与预算编制三“同步”,做到绩效与预算的无缝对接;连续两年对各县(市、区)乡级财力保障情况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配1000万元补助经费;开展对各县财政综合评价;尝试光伏发电等10个项目的政策性评价;总结完善100余套项目评价和部门整体评价指标体系。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单一的事后评价向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评价转变,由单纯的项目评价向部门整体支出、政策性绩效评价转变,由单独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向县级财政管理综合绩效评价和乡镇财力保障绩效评价转变。

      六是“智库”建设的支撑。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推行离不开各类专家学者、第三方中介机构和监督指导人员的大力支持。目前,市级专家学者库、中介机构库和监督指导库已建立,三个“智库”实行动态化管理,为绩效目标审核、评价指标和标准的制定、评价报告的评审等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撑。

  七是信息技术的运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尤为重要。我市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从开始在部门预算编制软件中嵌入绩效目标申报表,到运用上海闻政公司研发的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全市在系统内轻松完成绩效目标申报、绩效监控、绩效自评,可谓一个系统覆盖了财政资金绩效的全过程管理。三年累计通过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对市本级300余家预算单位2015、2016、2017年度部门预算4780余项目的绩效目标进行了审核,实现了绩效目标与项目预算“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7个县(市、区)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全部上线,城区财政局运用绩效系统尝试了绩效预算,真正做到了“没有绩效目标不能报预算”的绩效与预算的无缝对接。

  二、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绩效管理机制需进一步顶层设计

      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中的各项机制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最终效果要在结果应用环节予以体现,尤其是将各类绩效结果与资金分配有机结合。而目前的局面往往是在点上有突破、有成效,但未在面上形成各类预算业务与绩效评价的融合机制,实质上也表明绩效工作仍未融入预算管理流程,有待于在各项体制、机制和具体预算管理流程完善过程中有效嵌入绩效因素,使绩效结果从点式的一次性应用向面上的常态化应用转变。建议政府牵头,财政组织,各部门配合,专家学者突破,中介组织保障,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与问责机制。

      (二)绩效管理信息建设急需进一步提升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改进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以信息化手段作为创新的着力点和支撑点,充分利用信息化的资源,对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和预算绩效目标的管理具有现实意义。建议:构建以项目库为基础的基础信息绩效管理体系;系统整合以实现绩效管理信息与其他资源共享;构建各部门、各项目的预算绩效管理信息保障体系;解决好财政资金日常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其他相应配套工作的支持。

      (三)预算绩效管理的结果应用需进一步落到实处

      绩效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结果运用,评价结果落实不到实践中,工作效益就大打折扣。同时,作为公益性比较强的部门,怎样确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一个相对较难的问题。建议加强项目绩效目标的整合和规范,完善绩效评价信息共享机制,建立更为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并广泛开展绩效管理的宣传工作,以提升绩效评价结果和报告的公信力。

     (四)预算绩效管理现状与目标要求需缩小差距

      目前,预算绩效管理现状与目标要求相比,有不小的差距,一些出台的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地,绩效和预算“两张皮”的现象仍然存在。近期财政收入增速有所回落,与支出刚性的矛盾短时期内不会改变,迫切需要通过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来挖掘潜力,调整财政支出存量结构,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效力。建议财政部门做好预算编制、预算评审与绩效管理的有效衔接,建立统一标准、统一口径,统一项目库管理。

     (五)绩效管理队伍需加大力度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推进中,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专家学者、第三方均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多年来,各省市虽然都在不断学习中培养壮大绩效队伍,但是,随着预算绩效管理向纵深推进步伐的加快,由于从业者的知识面过窄,加之评价经费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三方评价的报告质量。由于预算绩效管理涉及层级多、资金量大、政策性强等因素,使绩效管理难度加大,势必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精业务、有责任、敢担当的专业技术人员,才能为深化财税改革冲锋陷阵。建议组建一支即有专业知识又有政治觉悟的队伍,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培训,提高适应改革的能力,不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三、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方向

  古语有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在新常态下,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构建政府抓“落实—改进—再落实”的持续改进机制,不断促进方针政策的有效落实,是体现高效政府和阳光政府的有效途径。上世纪90年代,西方主要国家已经力推绩效预算,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墨西哥、马来西亚等也尝试构建绩效预算,着力构建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不难看出,不论从国际趋势,还是现实要求看,推行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支出绩效评价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最终实现预算绩效向绩效预算转变是绩效预算管理发展的方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党的十九大为绩效改革指明了方向,绩效管理是中央的要求,法律的规定,人民的期盼,面对改革,不忘初心,执著追寻,是我们预算绩效管理者的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