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建立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

作者:李东升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17-12-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与之相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向社会各个角落、领域延伸,人们享受到了我国改革发展的成果,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就南漳县来讲,社会保障已经由城市向农村转向,由过去单纯的社会养老保险向医疗、农业、失业、工伤等全方位铺开,资金投入额度一年比一年高涨。比如2010年,南漳县社会保障支出是2.3 亿元;2011年是3.55 亿元,比2010年增长54%2012年预算(包括各级财政专项)4.6亿元,比2011年增长29.6%。就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额度来看,社会保障资金逐年显增长势头,但资金使用效益如何,到底起到了多大作用,可能我们知道的较少。为此,提高社会保障资金使用效益,强化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开展对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绩效评价迫在眉睫。笔者就建立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及如何建立社会保障(简称:社保)资金使用管理评价体系谈谈自己的看法,供领导和读者决策参考:

  一、正确认识社保支出绩效评价重要性

  社保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对社保资金支出行为过程及其效果(包括经济绩效、政治绩效、社会绩效等)进行的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等一系列活动。简单地说,社保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就是对其支出的追踪问效。但是,它与以前的追踪问效相比,在作用、目标等方面要求更高,需要通过对其使用目标与结果的对比和评价,强化效率意识和效益观念,提高政府执行效能,减少和避免社保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促进社保资金的分配更趋科学、合理、规范。无论是从国际、国内财政改革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目前社保资金管理现状来看,开展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工作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感。

  (一)开展社保资金管理及绩效评价是政府支出管理改革的必然趋势。政府(财政)作为受全体纳税人委托管理国家资产和资源的主体,有责任向纳税人披露履行纳税人所交税收支出去向及使用情况,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更有效的为公众服务成为政府改革的内在要求。财政作为国家或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物质基础,在为公众服务的同时,需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合理配置财政资金,回答用了多少钱、办了多少事、有什么效果的问题,才能达到更有效为公众服务的目的。财政必须依据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社保资金的安排必须符合政府公共管理的要求。因此,通过对社保资金管理和绩效评价,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用有限的财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公共管理需要,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根本问题,是政府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开展社保资金管理和绩效评价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级财政的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在确保解决吃饭问题的前提下,可以有一定的资金用于社会稳定和谐社会建设。稳定吃饭不同,必须更讲求效益。花钱要搞清楚资金的投向及效益,更要符合老百姓的迫切意向。政府将大量资金用于社会保障、稳定,这在客观上需要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来衡量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即绩效评价。特别是对财政社会保障专项资金支出,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社保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可以促进部门和单位树立使用财政资金的绩效理念,从而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开展社保资金管理及绩效评价是引导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杠杆。财政资金特别是社保专项资金,不仅体现政府投向对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直接作用,而且是引导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杠杆。因此,社保专项资金投入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不仅直接关系到财政在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中的作用,而且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投入方向。通过社保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社会保障支出的经济性、政治性、社会性和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价,不仅可以提高财政支出项目本身绩效和配置效率,而且可以使社会保障资金更好地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从而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

  (四)开展社保资金管理及绩效评价是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实际需要。在公共财政框架下,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三分离是公共财政框架的基本要求。社保资金支出绩效评价采用科学规范的评价制度体系,通过跟踪问效的方式,对社保资金运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评判。同时,通过科学的评价,便于政府了解社保资金化了多少钱,办了多少事,有利于政府掌握社保资金使用信息,科学运用信息成果,便于调整社保资金投入方向、方位,逐步建立以社保资金使用绩效为导向的分配机制。

  二、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职能与管理方式是社会保障绩效评价的核心,政府职能是根据社会需求,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管理中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公共行政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界定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率,促进人类社会福利的提高。从政治、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论述政府职能,将政府职能分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但是政府职能并不能够自动实施,而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将之转化为现实形态,为此,财政部门在评价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绩效应该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评价:

  (一)政治绩效。现在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国家主体性,国家承担着主要的角色,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机器对社会保障系统进行规划、组织和管理,以求在最大范围内有效地减低乃至消除社会成员的各种生存危机,抑制、化解他们反社会的倾向和行为,进而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从而维护特定阶级的政治统治。从这种意义上说,社会保障具有一定的阶级属性,是统治阶级用来治理国家、维护统治的有效工具和武器。

  (二)经济绩效。社会保障的经济绩效主要体现在经济调节、促进增长和劳动保护三个方面,即社会保障具有调节经济运行、平衡经济周期的作用;社会保障资金的积累有助于提高国民储蓄率,其固有的长期性、稳定性和规模性等特点,决定了社会保障资金理应而且必然成为一个长期稳定的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社会保障保证了劳动力再生产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三)社会绩效。社会保障是我国的一种安全制度,从宏观上看,是以政府干预来消除市场失灵所产生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所导致的社会风险,以保证社会协调、稳定及良好运行和发展;在微观上是为社会的全体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护,以确保社会成员不因遇到暂时或永久的困难而陷入无援的境地,有助于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劳动者的心理上产生安全感,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安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社会保障的服务功能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表现出来:第一,社会保障机构承担了企业不愿承担也无力承担的社会事务工作,如为职工提供医疗服务,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等;第二,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机构在提供收入给付的同时,还给予日常护理、家庭照顾等多种形式的福利服务。并致力于造血功能,提供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等服务;第三,社会保障机构在传染病防治、基础性医疗等公共卫生保健服务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社会保障的三重绩效决定了社会保障评价要从这三重绩效分析着手,以此构造具体的指标体系,实施多种社会保障管理方式促进政府三重绩效的实施,在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中要将管理方式指标具体化,管理方式也称为治理工具,是政府实现其政府绩效的手段。在社会保障中,管理方式如社会保险费强制型征缴、养老保险由现收现付转向基金制、为降低医疗费用实施政府采购等,这些治理工具产生了什么绩效、公众的满意度如何?都是我们在评价中需要得出的答案。

  三、社保资金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社会保障绩效表现为政治、社会与经济三者的统一,对绩效评价指标站在政府、企业与个人不同的角度,人们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达成共识,这使得社保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过程,也可能是一个政治过程,而这又与权力配置的基本制度相关。社会保障是政府与企业或个人通过社会契约产生的,其职能是平抑企业畸轻畸重的社会负担,将企业保险变为社会保险,通过社会保障再分配,保障参保者的基本生存权、工作权与健康权。社会保障管理方式主要是政府实现其管理职能的手段和方法,通过管理方式将社会保障管理目标变为现实。由此,从技术上完善社会保障绩效评估,更重要的是要在制度上完善社会保障绩效评价。社会保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一)体现出整体实力。围绕逐步建立起低水平、广覆盖、可持续、严管理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一要求,作为社会保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起来,结合这四方面的要求,将客观存在和相互联系的社会保障现象的若干指标,科学地加以分类和组合形成指标体系,反映我县社会保障的整体实力与发展状况。

  (二)体现出社会效果。按照社会保障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功能,测重于社会保障效果评价,即社会保障政策实施后的社会反响、企业和公民的参与程度、社会保障投入与产出等,使社会保障活动绩效通过社会实践表现出来。

  (三)体现出服务效益。侧重于社会保障政府服务型要求,强调社会保障服务指标的功能设计,加大对社会保障受体的服务满意度考察,包括政策实施度、养老保险金社会化发放、两个确保到位率、再就业岗位培训与就业信息服务、简化办事程序等。

  (四)体现出民意。强化客观评估标准,社会保障具体政策的实施效果,要由社会公信来决定,由实际需要与社会效果判定,通过民情民意判定,政府的自我评价要遵循社会需求进行合理规制。

  (五)体现出统一指标体系。要统一社会保障指标的涵义、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计算时间和空间范围,社会保障指标要与相应的财务指标、职能部门的统计指标具有统一性。

  (六)体现简便可行。评估指标本身要有可操作性,在实际评估工作中,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统计信息资源,便于社会保障统计信息的组合、筛选与加工,在评价中这些指标易于猎取、计算和理解。

  四、社保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我县社会保障资金涉及面广,支出项目多,资金额度大,在评价考核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绩效时,应该采取定性和定量的考核方法和方式,考核评价投入人民比较关注的社会保障项目。

  (一)社会保险

   1.养老保险:评价养老保险费年收入增长率;养老保险基金年支出增长率;中央财政补贴年增长率;各级财政配套年增长率;养老基金调剂总额。离退休人员对养老金及养老金增长状况的满意程度等。

  2.医疗保险:医疗保险费年均收入增长率;医疗保险基金年均支出增长率;医疗保险费用控制率;中央或省、市、县财政配套增长率;某流行病治愈率;每千人拥有医生或护理人员数。

  3.失业保险:失业保险费年均收入增长率;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年均增长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所占比例;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发放率;下岗职工培训人数及比率。

  4.工伤保险:工伤保险费年均收入增长率;职业伤害事故降低率;农民工工伤事故降低率;职业病患病率或治愈率;改善生产或劳动条件投资增长率;工伤预防措施到位率或落实状况。

  5.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费年均收入增长率;生育保险基金年均支出增长率;生育保险补贴占生育费用的比例;生育津贴落实率。

  (二)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

  1.老年人社会福利:全县老年人福利机构增长率;床位数及年均增长率;平均每千人拥有的床位数;社区老年服务志愿者人数及增长率。

  2.儿童社会福利:九年义务制教育受教育人数及占有比率;学杂费减免额;计划免疫人数及占有比率;残疾儿童、孤儿和弃婴福利机构数量;残疾孤儿手术矫治和康复治愈率。

  3.残疾人社会福利:募集社会福利资金年均增长率;福利企业就业人数及占有比例;福利企业税收减免数量;政府扶持残疾人个体从业数量;在福利院、养老院享受集中供养人数、所占比率。

  4.住房保障: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公积金住房贷款额及占有比率;公积金用于退休比率;经济适用住房竣工面积及年均增长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平均面积。

  5.社会优抚:财政投入抚恤资金数量及增长状况;社会优待措施落实率;城镇退役士兵就业岗位安排率。

  (三)社会救助与再就业工程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享受城市低保人数;社保资金投入额及增长率;人均领取低保金;领取低保人数占应保尽保人数比率;实物补贴和优惠政策折合价值量。

  2.灾害救助: 社保救灾资金额及年均增长率;享受灾害救济人员占受灾人数的比重;灾害保险赔偿额及对损失的补偿程度。

  3.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救助管理站数量及增长量;救济助流浪乞讨人数及救助金额。

  4.社会互助:社会捐赠接收站点数量;捐款捐物折合价值及年均增长率;送温暖活动惠及人数及人均数额;职工互助保障组织数量及受惠人数占有比率。

  5.再就业工程:“4050”人员再就业率及女职工再就业率;失业人员转岗培训人次及比率;转业教育符合市场化程度;自谋职业享受政策优惠人数及比率

  五、建立完善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的保障机制

  加强对政府社保资金使用绩效的评价是一个综合复杂的工程,工作量大,涉及到多方面,需要良好的工作人员环境,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更需要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义务,只有建立完善社保资金使用管理评价保障机制,才能确保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推进。

  (一)要加强对社保绩效评价的工作的宣传。开展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绩效的评价工作的政策宣传,取得社会各界或相关部门对此项工作人员的理解、支持、配合是做好社保工作绩效评价的前提。要通过召开动员会、观摩会等形式,大张其鼓的宣传社保工作的绩效评价是深化财政改革的需要,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需要,是对纳税人的交待和信息反馈,通过多媒体的宣传,使使用社保资金的单位或个人知道社保资金评价的主体、内容、方法、方式,使其单位或个人清楚应该尽到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保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创造宽松的外部条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强化对考核评价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社保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机制,是检验一个地方或单位是否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的尺子和标准。各地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和支持,积极配合、参与。一是要成立专班。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财政的领导为副组长,财政、民政、卫生、劳动、发改、移民、扶贫办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财政局(厅),由财政局(厅)社保科(处)负责日常的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绩效考评的组织、协调。二是要明确责任。依据各有关部门所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分别落实各自的目标、责任,那个环节考评出了问题,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三是加大督办力度。不定期的组织人员,对项目建设情况、资金落实兑现情况进行督查和通报,坚持做到查隐患,促整改,加大对社保资金使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的查督力度,确保社保资金使用绩效考评结果的客观、公正、公平。

  (三)先行试点。建立完善社保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是一件新生事物,没有先例、没有模式,各镇、各单位实施社保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时,要先行试点,选择条件好、社保资金使用绩效考核积极性高的项目单位作为试点。试点当中主要是设计一套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社保支出量化指标,并注重指标要素容易取得;选择项目时要选择与民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容易评价的社保项目资金开展评价,如再就业工程阳光培训社会低保等,从项目目标合理性及实现程度、预算执行情况、资金使用合规性、财务管理状况、对受援者脱贫增收的带动力、社区群众满意率等进行分析、评价,坚持走再实践、再完善的路子,逐步积累经验、逐步铺开。通过试点,形成较为科学、统一、完整的指标体系,以满足社保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性质支出等方面综合评价的要求,并积累一些考评方法方式。

  (四)要注重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开展社保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工作,其目的在于规范和提高社保资金的使用效益,为社保预算编制和政府管理提供决策依据。这就要求我们重视社保绩效评价工作结果,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能力。一是社保支出绩效评价结果要作为财政部门每年安排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为预算编制提供参考。财政部门通过社保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对效益好的予以表扬,并对下一预算年度的同类项目优先安排;对绩效差的项目要进行通报批评,并对下一预算年度同类项目资金予以调减或取消。二是评价结果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报送同级党委、政府作决策参考,作为评价一个部门、一个地方工作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评价结果经批准后,可通过新闻媒体对外发布,增强社保资金使用透明度,加强社会和舆论监督。四是财政根据社保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分析诊断社保支出的管理问题,加强社保资金的监控,提高社保项目的管理水平,及时完善社保资金预算分配、拨付、使用等环节的管理控制措施,改进预算管理与决策。对部门存在的问题,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及时调整本部门的工作计划、绩效目标,加强部门财务管理,提高社保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