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手机端>本报文章精选
用法治之光照耀发展之路

0

2017-12-27 16:56:59     365备用主页

  今年的12月4日,是我国第四个国家宪法日,也是第十七个全国法制宣传日。

  这一天,四川省眉山市东湖坡广场人头攒动。眉山市财政局在广场摆设普法宣传展台,普法宣传志愿者走上街头发放宣传单,并通过有奖问答等老百姓乐于参与的形式宣传宪法、预算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宣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财政惠民政策,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自2014年8月被四川省财政厅确定为全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以下简称“两依”)示范点以来,眉山市财政局不仅在提升普法宣传效果上下功夫,更是紧紧围绕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严格执法行为,强化财政监督。

  通过三年的探索实践,眉山财政干部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增强,在全市财政系统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实现了财政改革深入推进、财政决策科学合法、财政管理严密高效的良好局面。

  可以说,从法治意识到法治思维,从片段化治理到在整个制度框架、在一切财政行为上搭建法治的大厦,眉山财政实现了质的飞跃。

  以法治财政为龙头 

  在一些人眼里,搞“两依”示范创建,花费时间和精力却不易出效果,得不偿失;也有一些人认为,这是财政部门为自己套上了“紧箍咒”,反倒使工作放不开手脚。

  而在眉山市,“两依”工作甫一开展,大家就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

  “法治是公共财政的灵魂,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应有之义。将一切财政活动置于阳光之下,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是顺应人民群众期待的迫切需要,是推动财政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加强财政管理的关键举措。”眉山市财政局局长刘友洪一直对记者强调,要以法制工作为龙头,将法治理念融入财政管理各个环节,加快推进法治财政建设。

  不仅仅是财政人的自我要求,眉山市委、市政府同样高度重视“两依”工作,强化组织领导保障,实施高位推进,要大力发挥法治财政建设对于法治政府建设的推动作用。

  2015年2月,眉山市第三届六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推进‘两依’示范试点工作”,并将其作为重点目标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进行专项督查督办。同时,成立全市“两依”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担任组长,市财政局牵头,市法制办、目标办等相关部门共同推进。

  相应地,眉山市财政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负总责,各相关分管局领导和科室共同参与,合力推进“两依”创建。

  为强化“两依”创建机制保障,该局制定了“两依”工作实施意见和具体推进方案,将“两依”工作分解为6大任务、24个子项、87个小项,具体任务分解到10个科室并签订目标责任书,局党组对10个责任科室实行“半年一述职、一年一考评”。同时,对全市创建工作实行“三级联创、全域推进”,将“两依”示范点建设向市级部门拓展,向县、乡延伸,构建“市带县、县带乡”的“两依”创建工作格局。

  随着“两依”示范创建工作的启动,2014年,眉山市财政局财税法规科应运而生。与以往大家对基层财政部门法制科室边缘、冷门的尴尬印象不同,财税法规科在眉山市财政局可是热门科室,是领导重视的“香饽饽”。局内各科室只要是出台规范性文件,必然请财税法规科把关。局领导班子开会讨论一些重大事项,也要求法规科长参加。

  眉山市财政局克服人少事多的困难,为财税法规科配备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视野宽广的精兵强将。除此之外,还要求局机关各科室、直属各单位设法制联络员一名,具体负责本科室、单位的法制工作。

  有人才才有一切,才有未来。该局总会计师胡明军对记者说,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体现在财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上,这就要求法制干部既要熟悉各项财政法律法规,又要有宏观把握和综合处置的能力。法制干部只有深入地参与到财税改革实践中去,加强执法调研,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才能更好地发挥法制工作的龙头作用。

   把财政行为关进制度“笼子” 

  管理好政府的“钱袋子”,关键要把各项财政行为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事、管人。

  无论是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管理、财政监督等业务流程角度,还是从预算、国库、采购、资产、监督等业务分工角度,眉山市都将财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纳入制度的框架内,建立起一揽子工作规程,形成了规范、精细、高效的工作机制。

  “只有彻底破解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与财政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才能将法治理念融入财政管理各个环节,更好地发挥法治财政建设的效能,更好地服务于财政改革发展。”刘友洪表示。

  为促进理财机制依法健全,该局完善预算编制管理、市区税收分享、财源管控三大体系。按照新预算法要求,眉山市从2015年起一步到位全面编制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并将“四本预算”和全部106个市级部门(除涉密事项外)综合预算全部提交市人代会审查,迈出了财政资金安排民主决策的第一步。同时,应编尽编政府采购预算。

  针对长期以来市区税收征管的突出矛盾,按照“核定基数、确定比例、统一征收、分级入库”的原则,按照市本级和东坡区近三年税收收入及附加比例,确定市区税收收入分享比例为52∶48,创新优化调整了市本级、东坡区和市级工业园区的税收体制,实现财力下沉,让利于东坡区和市级工业园区,激发了市、区、园区的征管活力。

  同时,该市坚持财源管理前置化,落实涉税平台管控机制,将涉税的44个市级部门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及时全面掌握涉税信息,全方位管控税收风险,变事后堵塞为事前掌控,实现依法征收、及时征缴、应收尽收。

  在法治思维的统领下,眉山市还积极推进财政支持方式改革,推进专项资金整合改革,推进乡镇财政体制改革,促进财政履职依法有序。

  为促进债务管理依法全面,该市实行月统计分析制度、新增债务审核制度、新增债务备案制度、风险警示制度和有计划偿债制度。组建了债务管理中心,建立了全方位、全口径的债务数据库,对市、县两级系统内外债务包括上级财政未统计的国有企业债务、政府隐性债务均全部纳入统计范围,按月进行汇总分析。同时,对六区县新增债务实行系统内外全面监控,除已进入政府性债务管理系统的债务外,各主体举借的新增系统外债务,一律及时报市财政备案,纳入监控范围。

  与此同时,眉山市财政局通过查找、梳理、评估财政业务及财政管理中的各类风险,制定、完善并有效实施一系列制度、流程、程序和方法,构建形成对各类工作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提高财政内部管理和依法理财水平。

  “为将风险控制渗透到财政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实现全面监督,我们初步形成了‘1+11+10+1’的内部控制体系。”眉山市财政监督检查局检查一科科长谢小英介绍说,“1+ 11+10+1”就是1项基本制度、11项财政业务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10项机关事务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和1项内部控制执行保障制度。同时,将内部控制制度融入财政业务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内控的信息化、程序化和常态化,做到过程留痕迹、责任可追溯。

  让资金和权力在“探照灯”下运行 

  公开、透明是法治建设的基础和保障,离开了这两点,一切都无从谈起。“三公”经费公开、部门预算公开、预算绩效公开、财政审计结果和整改结果公开……眉山市将财政的决策、执行、管理、结果向社会公开,让公共资金和权力在“探照灯”和“摄像头”下运行,时刻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检查。

  该市深化预决算公开,向老百姓交出一本能看懂的“明白账”。认真落实新预算法“两个20日内公开”和“两个说明”等法定公开事项,将“四本预算”提交市人代会审查后向社会公开,在内容上细化至项级科目。及时向社会公开市本级部门综合预算和“三公”经费,公开的部门个数由2012年的10个增加至目前的104个(除涉密部门外)。

  为深化科学决策公开,眉山市财政局出台了《关于推进开放式决策的实施意见》《眉山市财政预算听证管理规则(试行)》等,坚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财政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增强财政决策的透明度和参与度。2015年12月10日,就市公交公司申请财政补贴,眉山市举办了首次预算听证会。

  此外,该市还深化行权运行公开。2015年6月,实行“三张清单”制度,在市委市政府和市财政局门户网站上向社会公布,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清理公布行政权力事项65项,责任清单事项23项,制定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设置了59个廉政风险点,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让法治力量深入人心 

  登泰山而小天下。眼界高了,看问题、处理问题就大不一样了。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人们开始不是靠直觉去被动应对,而是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正是法治财政建设开创的新风尚。

  “科室刚成立的时候,是我们上门到其他科室去问、去找有没有需要做合法性审查的,现在各科室拟定规范性文件,都主动找我们审查。”作为财税法规科科长,赵蕾更能感受到近两年财政干部法治意识的提升。

  为严格合法性审查程序,该局制定了《眉山市财政局文件文书合法性审查办法》,对由该局代拟的市委市政府文件、财政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财政行政决策事项、采取重大财政行政措施的文件以及财政行政处罚文书等组织合法性审查,就重大、疑难和专业性强的事项征求法律顾问意见,未经合法性审查通过的上述文件文书不得发布。

  “我们还严格行政争议处理程序和行政执法程序,促进行政行为依法规范。”赵蕾说,该局按照相关要求将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的责任分工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人员,确保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办理。严格实行执法人员岗前法律培训和和执证上岗,对执法人员实行资格管理制度,对执法证件进行动态管理。

  “这几年我们受理了几起政府采购投诉处理行政复议案件,主要是由于个别区县财政人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能力不足,应对投诉处理工作经验不足,但随着基层法制人员责任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的不断强化,随着执法水平、执法质量的全面提升,可以从源头上减少行政争议,维护良好的财政法治环境。”胡明军表示。

  为了让法治力量深入人心,眉山市强化学习宣传保障。市财政局坚持以全市财经大讲堂为平台,加大财政干部法制培训,还积极开展了财政系统法制培训会、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培训会等培训活动。财政局的普法培训班不仅开到局机关、预算单位,而且开到了市委常委会、市政府的常务会上,为市委、市政府领导专题讲解新预算法、政府采购法。此外,发送了60余万条新预算法宣传短信,组织了近8000人参加全国财政普法财经法规知识竞赛,开展了全市“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知识竞赛,创办了《眉山财政研究》季刊,积极营造人人学习、人人研究的良好氛围。

  作为对财政管理模式及手段的一次革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对财政干部而言,无异于一次自我淬炼。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眉山财政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自觉性明显提高了。

  “法制工作不只是法制机构的事,而是整个财政部门的事,是每个人的事。自‘两依’示范工作推进以来,大家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决策程序更加健全了,执法行为更加规范了,财政管理更加优化了。”眉山市财政局农业科科长王志刚也感受到这种明显变化。

  “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财政人自我追求。有了‘两依’建设这把‘尚方宝剑’,就是给随意性和人为因素上了一把锁,我现在可以从容、淡定地面对改革中的复杂矛盾和棘手问题;有了‘两依’建设这把‘尚方宝剑’,财政改革推进力度会更大些。”刘友洪表示,将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持之以恒地深入推进法治财政建设,用法治之光照耀发展之路。

0
我要评论热门评论
查看更多
365备用主页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财经报社新媒体部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