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手机端>本报文章精选
在“评”字上做足文章

0

2017-12-27 16:15:22     365备用主页

  “部分关键项目指标缺失”“可持续性影响指标不够量化”“部分绩效目标与支出分类不统一”……前不久,在武汉市财政局,一场持续了4个小时的“2018年度市直预算绩效目标现场评审会”,专家组的现场“拷问”与“挑刺”,着实让与会的5家预算部门代表紧张了一把。

  “像这样的专家现场评审会,今年我们已经开展两场了,效果很好,既实现了预算绩效目标评审的公开透明,也增强了预算单位的责任意识和绩效意识。”武汉市财政局局长周学云告诉记者,“这是我们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总体要求的具体举措之一。”

  据周学云介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武汉市在编报2018年度市直部门预算时,首次实现所有部门和所有项目绩效目标的全覆盖。记者从采访中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武汉市财政为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尤其在“评”字上做足了文章。

  同系统:部门间“交叉评” 

  在周学云看来,从源头上抓绩效管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说:“我们将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编制进行“无缝对接”,实行“一项一表”管理;形成了主管部门初审、部门(单位)间交叉审核、财政部门复审的工作机制。”

  组织预算部门对绩效目标开展初审、财政部门复审,这已是武汉市财政多年来的常规动作。但同系统部门间“交叉评”,应该是武汉市今年创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亮点之一。

  “只有同系统的单位彼此间比较了解,有共性又有可比性。比方说,卫生局系统的医院和医院之间,教育局系统的学校和学校之间、公安系统的各大队之间,如果设备的购买价格、投入产出比等相差悬殊,那问题很快就会被发现。”武汉市财政局绩效评价处处长刘军说,“‘交叉评’,既是一个相互学习提高的过程,也是相对容易发现问题的过程,更是强化部门的绩效主体责任和绩效理念的过程。”

  “说实话,预算绩效管理完全靠财政部门,我们的能力也有限。如何借助主管部门的专业力量,借力打力让预算绩效管理上一个台阶?几经考虑,我们尝试在同系统内推出部门(单位)间‘交叉评’。”刘军道出了“交叉评”的初衷。

  为此,武汉市财政局修改了绩效评价办法,在主管局对各单位上报项目进行初审的基础上,由主管局组织系统内的部门(单位)“交叉评”。

  尽管刚刚尝试,但已经初见成效。

  “让部门间相互把好绩效第一关,这个办法真是妙!”一位参加过系统“交叉评”的同志给记者透露,起码一个系统里,通过“交叉评”,至少能提前发现一些问题。因为在“交叉评”的时候,每个单位提供的资料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项一表”,还必须有佐证和依据。同行“交叉评”,马上就能发现问题,一针见血:为什么你的和别人的不一样?为什么人家能够做到你做不到?“这比外行来评要强得多了。”

  “我们感觉‘交叉评’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尽管第一次评只涉及到三个单位,但我们把所有支出单位都请来了,现场观摩,告诉大家下一步怎么搞,要求怎么做,相当于一个现场培训。”武汉市财政局绩效评价处副处长郭培对记者说。

  “初战”告捷,刘军说:“接下来,要通过‘交叉评’发现一些问题,总结一些经验,然后完善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进而完善绩效评价工作。再有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就真的能为预算编制提供参考了。”

  重点项目:专家“现场评” 

  在对预算部门绩效目标复审环节,武汉财政又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和部门整体支出项目,采用一种新方式——专家“现场评”,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大财经委和预工委工作人员、行业专家、财政监督员以及项目受益对象组成专家审核组,对重点项目绩效目标现场审核。

  本文开头的一幕就是5家市直部门整体支出项目的现场评审。参加本次评审的专家有武汉市人大预算工委的、有“两代表一委员”的,也有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专家,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专家组与预算部门面对面,现场评审气氛紧张而热烈。5家预算部门代表对预算资金使用计划和绩效目标等情况向评审专家进行详细阐述。并一一接受专家组“拷问”。专家组的“挑刺”多集中在具体问题上,从预算资金申报情况的合规性、可行性、资金管理与使用、预期绩效,到财政支持方向以及项目风险控制。

  “现场评”经过了单位陈述、专家质询、现场问答、综合评审四个环节,5家预算部门代表认真听取和记录了专家评审意见,纷纷表态:将尽快按照专家组意见,对工作任务进行再整合,对绩效目标进行再完善,进一步优化预算资金安排,做准做实预算。

  “现场评”让预算部门代表既紧张又“心服口服”。

  一位预算部门代表谈起自己参加“现场评”的感受时说:“如果预算与绩效目标编报不实、或者敷衍了事,专家一问,马上就会露怯。今后在编报预算和绩效目标时,做不到的、虚头巴脑的东西统统都得拿下。”

  据悉,为充实“现场评”专家力量,武汉财政已从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行业组织中公开征集选聘了88名专家,明年还要再选聘10—15名专家。

  武汉市的绩效评价方式可谓丰富多彩,除了“交叉评”“现场评”,还有第三方机构“独立评”,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23个重点项目开展了“独立评”,强化了评价结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邀请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对“市食药监局部门整体支出”、“基本公共卫生支出”和“污水处理费”等重点项目“全程评”,开展绩效评价全过程跟踪、指导和监督,打造绩效评价精品样本。武汉通过诸如此类的多种评价方式,提升了社会各方在绩效评价上的参与度,也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公信力。

  全体系设计,全过程管理,全方位参与 

  从今年开始,武汉市强化对财政资金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每个项目贯穿年初的绩效预算目标评审、年中的绩效运行实时监控和事后的预算绩效评价,强化了绩效管理和财政预决算管理工作的有机衔接,切实提升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年初,预算绩效管理被列为武汉市20项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为此,我们结合以往的实践,又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周学云说。

  “探索主要体现在‘三全’上,即全体系设计,全过程管理,全方位参与。”周学云进一步向记者解释,全体系设计体现在:一是建立了完备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在2013—2017年期间,先后制发了《武汉市市直预算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武汉市预算绩效目标编审工作规程》《武汉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市直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管理暂行办法》等24项相互衔接的制度办法,形成了较为完整、具有武汉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框架。二是建立了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在现行通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各年度重点评价项目的不同特点,制定了共性与个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三级评价指标框架,研究设置了具体、量化的个性指标350类,形成了“武汉市预算绩效指标库”。三是形成了预算部门绩效自评和财政部门重点评价相结合、内部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相结合、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相结合的绩效评价体系。四是建立了规范的第三方管理体系,充分借助人大代表、预算绩效管理专家、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力量,督促预算部门强化绩效评价主体责任。

  何为全过程管理,周学云用几句话进行了概括:一是前移管理关口,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实现“全覆盖”;二是抓好过程控制;三是全面加强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四是突出评价结果的反馈、应用和公开。

  据了解,2017年,武汉市绩效目标管理的资金占市直财政支出的比例已达100%,而2013年这一比例只是15%。通过对市直23个重点项目绩效运行开展实时监控与督导管理,确保了绩效目标如期实现。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反馈、整改、报告、公开进行规范,实现了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完善管理、预决算信息公开的“三结合”。

  谈到全方位参与,周学云深有感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人大、市政协关心支持,财政部门积极履职,预算部门主动作为,社会公众热情参与,汇聚成了促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实施的强大动力,才有了今天这样的成绩。”

  如今,武汉市市直绩效评价规模已从2013年的44亿元扩大到255亿元,增幅达5.79倍,评价规模处于副省级城市前列。“讲绩效、重绩效、用绩效”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已经贯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始终。

  刘军给记者讲了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一家预算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觉得绩效目标达不到,申请停止实施,还把钱退回来,请政府重新安排。“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以前预算单位向财政要钱,要的越多越好,现在慎重了,要了钱没花好,就要担责。这是绩效管理带来的实际效用。”

  说到下一步的部署,周学云表示,评价结果应用,既是终点,又是起点,更是难点。明年要继续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对相应的项目资金采取优先保障、控制安排或扣减预算等方式,强化预算部门主体责任,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还要探索财政支出政策的绩效评价。

  “财政支出政策绩效评价面临的阻力会更大,但是必由之路。不管有多难,我们都责无旁贷,迎难而上。”记者从周学云的眼中看到了那份执着与坚定。

0
我要评论热门评论
查看更多
365备用主页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财经报社新媒体部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