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债券

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居全球首位 国内统一标准明年出炉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7-11-30

 

  李菁表示,境内外绿色债券标准的区别主要在于准入门槛、细则分类等。以中国和欧洲为例,我国除了二氧化碳减排还重视环境保护,而欧洲已度过这个时期,在某些行业细分和准入标准上有差异。

  在金融机构、国企和大型民企后,中国绿色债券发行主体有望出现新三板企业的身影。

  11月27日,树业环保(430462)发布公告称,为拓宽融资渠道,公司拟发行绿色债券,计划融资规模为2亿元,债券面值为100元,债券期限为3年期。

  发行主体多样化的背后是全球最大绿色债券市场。穆迪全球绿色债券季度报告(Q3)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发行人的绿色债券发行量居全球首位,为172亿美元,全球占比为18.2%。

  中国绿债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全国范围内的实践。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个绿色金融试验区已在配套政策、组织体系、产品与服务创新、市场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

  此外,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下称“中财绿金院”)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近期发布的《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进展报告2017》(下称《进展报告2017》)指出,已有超过10个非试验省区相继发布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积极承接国家绿色金融顶层规划。

  据悉,国家发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制定的统一绿色债券目录明年将出台,届时被视为主要发展障碍之一的标准问题将得到解决。

  多地搭政策框架 

  自《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下发以来,地方纷纷出台落实政策。

  最新地方政策是11月21日公布的《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绿色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文件指出,2020年末,力争全省绿色信贷余额达到3000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到300亿元,绿色资产证券化规模快速提升;保险资金利用力争达到300亿元以上。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张智富近日在《清华金融评论》2017年11月刊发表文章表示,江西省将在五个方面突出绿色金融的“江西特色”,包括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与精准扶贫协调发展,与新经济融合发展,助力新型城镇化发展,促进全省金融业提质增效发展。

  不过,绿色债券目前仍集中在东部地区。据中国科学院应用生态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吴琦统计,近两年七成贴标绿色债券发行主体来自于东部地区,发行量达到2258.3亿元,占比88.4%;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发行体量较少,东北地区仅有黑龙江发行3只绿色债券,发行量只有50亿元。

  中财绿金院院长王遥向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绿债首先是债券,通常主体债发行人信用评级需达到AA才能顺利发行,东部地区由于经济比较发达,符合这类条件的发行主体相对更多。而且,目前东部地区的发行主体普遍对绿债了解程度更深,发行意识更强。

  不过,王遥表示,不少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地方政府已经表达了对绿色金融的兴趣,五大绿色金融示范区有三个都不是东部地区,大力推行本地企业发行绿债是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表现之一,未来将有更多的中西部、东北地区的绿债出现。

  而从种类来说,中国绿色债券从金融债、企业债逐渐发展到绿色公司债、绿色结构融资类工具、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等,其中金融债发行规模独大。根据《进展报告2017》数据,2016年与2017年上半年的绿色金融债占全部境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比例分别约70%和76%。

  从发行主体来看,绿债发行主体主要集中在金融机构,国企和大型民企,数量庞大的中小型企业占比较少。

  安永大中华区绿色金融业务总监李菁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不同发行人适用的投融资渠道不一样。债券对过往业绩、信息披露、信用评级、企业管理等要求高,而绿色债券还要求环境效应和社会影响等,更加严格。

  李菁认为,中小企业不一定非要使用绿色债券这种工具,还有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等多种渠道。“在五个绿色金融创新试点省份也对绿色产业有特别的扶持和鼓励政策,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得到绿色金融的支持。”李菁说。

  据悉,绿色信贷是中国绿色金融中发展最早、占比最高的工具。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8.2万亿元人民币,占各项贷款的9%以上,接近10%。

  绿色发展基金的增长势头也非常迅猛。11月26日下午,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GFC)主任马骏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与发展机遇”主题讲座上表示,据不完全统计,现在至少有十几个省市建立了至少50个地方政府支持的绿色基金。还有很多民间资本、国际组织等也纷纷参与设立绿色发展基金。

  绿色债券项目目录预计明年出台 

  《进展报告2017》指出,我国绿色债券尚处于发展初期,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优惠政策落地难、标准不统一、环境信息披露不到位、投资者缺乏环境风险识别能力等。

  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明年有望得到解决。“《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和完善我国统一的绿色债券界定标准。国家发改委正牵头做国家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未来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的标准都应当根据该目录来调整。”王遥说。

  王遥表示,各部门出台所管辖行业的绿色目录也应该根据该目录来调整,原则一致细则有别。当然,国家发改委的产业目录也要先跟各部委协调。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部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曹明弟则认为标准对绿色债券市场来说并不是大问题。尽管通常讲标准包括GFC编制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绿色债券发行指引》,实际上已发行的绿债大多选择绿金委(GFC)的标准。

  “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发改委正牵头制定统一的绿色债券项目目录,预计明年将出来,届时将彻底解决标准问题。”曹明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我国绿色债券标准越来越受到国际认可。李菁表示,境内外绿色债券标准的区别主要在于准入门槛、细则分类等。以中国和欧洲为例,我国除了二氧化碳减排还重视环境保护,而欧洲已度过这个时期,在某些行业细分和准入标准上有差异。

  今年的波恩气候大会上, GFC和欧洲投资银行(EIB)发布《探寻绿色金融的共同语言》白皮书,比较国际上多种不同绿色债券标准,以期为提升中国与欧盟的绿色债券可比性和一致性提供基础。

  中财绿金院牵头白皮书的标准比对工作。王遥表示,对比国内外标准提高透明度,投资者特别是国际投资者能更了解中国标准,这有助于国际市场认可中国标准。

  王遥说:“希望国内发行主体到海外发债,同时也使用中国标准,这可以推动提高国际投资者对中国标准的认可。”

  自2015年以来,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银行面向境外投资者发行绿色债券。最新案例是中国银行11月第三次发行境外绿色债券,规模约15亿美元,覆盖美元、欧元、人民币3个币种。工商银行10月发布了一只同时符合国际和中国绿色定义的绿债。

  而且今年7月中国内地和香港启动了债券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李菁认为,以后可以看到外国投资人通过“债券通”购买境内发行的绿债。

  “从数量和收益率来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对国际投资者很有吸引力。国内外加强标准的沟通和交流,使国外投资者调整看法,不难看到他们的身影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绿债市场中。”曹明弟说。

0
相关推荐 >

中国财经报微信

×

国家PPP微信

×